一、 收入
千百年来,元荡村民以农为业,过着以农为主、渔牧为辅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前,元荡村土地总面积有5616.79亩,其间68%的土地掌握在地主、富农手中,广大贫苦农民缺少土地耕种。农村的劳动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家有大量田地(一般在数十亩以上),自己不劳动耕种而靠出租、收租的;家有较多田地和劳动力(含人力和农具)的,通常自己耕种,只在农忙季节临时雇工的;家有适量农田者自己耕种的;家无田地而租田耕种者,每年要交地租;家无田地又租不到田而靠出卖劳力当雇工者。村民中无田少地者居多,尽管辛勤劳动,俭以度日,始终处于民不聊生的贫困之中。
1950年11月至1951年春的土地改革中,无田少地的382户元荡村民分到3358亩土地,30户村民分到63间房屋,56户村民分到家具、耕牛、农船、农具等财产,获取土地权证,保证农民有地耕种,有房居住。初步消灭贫富悬殊差别。土地改革后,农民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仍然存在家庭经济生活及生产劳动中的诸多困难:或衣食贫寒,或缺少劳力,或生产资金不足、生产工具缺乏,抗灾能力薄弱,难以安定生活,历年要靠政府减免公粮和经济救助。元荡村域获政府救济款1125元。1952年1月,元荡村域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组织互助组。1953年5月,组织五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2月,五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社员参加集体劳动,按劳分配。是年,人均年收入82.17元。
1958年9月,莘塔人民公社成立。陈家湾、肖田、吴家村、西岑、湾里、南鹰、灶江上7个自然村组建为莘塔公社五一大队,分成17个生产队,有村民556户,2013人,总劳动力683人,其中:正劳力326人(男153人、女173人),半劳力357人(男166人、女191人)。农民成为人民公社社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凭所记工分,按劳分配取酬,一年夏、秋两次分红。是年,人均劳动年收入86.24元。
1967年,社员劳动的人均年收入:五一大队116.51元、西岑大队109.3元、南灶大队115.55元。70年代初,社员可以在业余从事渔牧、种植等家庭副业劳动增加收入,改善生活。1979年,肖田村民陈建荣靠制坯副业勤劳致富,年收入超万元,成为元荡村域第一家万元户。是年,五一大队有劳动力579人,在社队办企业工作的有59人;西岑大队有劳动力364人,在社队办企业工作的有22人;南灶大队有劳动力465人,在社队办企业工作的有56人。是年,社队办企业职工人均年工资320元。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村民的劳动积极性。是年,荡西、西岑、南灶3个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分别为352.59元、396.64元、406.81元。1984年,农村改革中出现种植、养殖专业的承包户:荡西村有31户,88个劳动力,承包种植水稻119亩,经济总收入10.7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55.53元;西岑村有17户,42个劳动力,承包种植水稻136亩,经济总收入6.6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35.6元;南灶村有19户,53个劳动力,承包种植水稻119亩,经济总收入6.4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75.55元。90年代初,随农村改革深入,土地承包逐渐推开,出现较多剩余劳动力,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村民开始多种经营,改变原来纯农业靠田里“六棵头”(水稻栽种时,每一行横向插秧6棵)过日子的状况。是年,村民进入乡办企业务工的有:荡西村124人、西岑村73人、南灶村109人。进入村办企业务工的有:荡西村155人、西岑村79人、南灶村209人。荡西、西岑、南灶3个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分别为555.53元、635.6元、575.55元。
1994年,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土地承包全面推开,出现更多剩余劳动力,或是务工,或是投入多种经营。是年,荡西村村办企业5家,有职工42人,村民人均年收入2508元;西岑村村办企业2家,有职工22人,村民人均年收入2703元;南灶村村办企业8家,有职工60人,村民人均年收入2848元。
1996年,元荡村域农副业承包主要的方式有粮田承包、桑地承包、养鱼承包和果树承包,村民多种经营总收入增加。是年,荡西村经济总收入74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652元;西岑村经济总收入26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963元;南灶村经济总收入33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153元。1997年,农村经济改革中,村民在农村信用社的入股、扩股中增加收入。 是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荡西村4708元、西岑村3748元、南灶村3794元。
1998年 9~10月,荡西、西岑、南灶各村先后发放土地经营承包权证书,取消责任田和口粮田,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耕地统称为“承包地”。村民可自愿转让承包经营权,与村组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从村组获得每亩500元土地流转费。是年,荡西村经济总收入939.72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677元;西岑村经济总收入789.72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379元;南灶村经济总收入776.34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001元。
2001年,元荡村有22个村民小组,1626人,农村经济总收入1988.59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706元。南灶村有7个村民小组,662人,农村经济总收入849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240元。
2003年,元荡村29个村民小组,910户,2301人,农村经济总收入3001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94.1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842元。
2005年,元荡村农户实有承包耕地面积1264亩。其中自种的承包面积470亩,合同流转面积794亩。是年,元荡村复耕199.84亩,得到政府200余万元补偿费,村民人均年收入8140元。
2006年,元荡村成立益民经济合作社,村民的民生保障可凭土地流转,得到经济收入。是年,元荡村总人口2301人,从业人员1430人,其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有1173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16.05万元,可分配收益总额189.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01万元。
2008年,元荡村变资产为资本、农民为股民、家庭承包制为社区股份合作制。全村29个组,908户,2570人及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存量折股量化,设人口基本股2570股、农龄股2589.64股。村集体总资产年净收益超100万元,按规定提取20%公积金、20%公益金、30%社区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后,进行分配,以确保农户利益。是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11.7万元,可分配收益总额187.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23万元。
2011年,元荡村29个村民小组,土地流转面积1940.9亩,有9个村民小组人均土地低于0.6亩,没有进行土地确权,20个村民小组的粮田享受政府粮食涉农补贴22.96万元。失地村民或户口“农转非”(农业户口转非农业城镇户口),或参加“土保”(土地换保障)、“城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82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92万元。
至2016年12月,元荡村有29个村民小组,村民830户,2243人。耕地面积1834亩。村集体经济总资产15760万元。是年,元荡村农村经济总收入730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26万元。
表18-1 1956~2000年荡西村(高级社、大队)农民人均年收入情况表 单位:元
年份 |
人均年收入 |
年份 |
人均年收入 |
年份 |
人均年收入 |
1956 |
82. 17 |
1971 |
116.82 |
1986 |
870.46 |
1957 |
81. 90 |
1972 |
132.93 |
1987 |
956.44 |
1958 |
86. 24 |
1973 |
134.65 |
1988 |
1088.82 |
1959 |
81. 70 |
1974 |
147.79 |
1989 |
1013.85 |
1960 |
82. 13 |
1975 |
109.84 |
1990 |
1038.48 |
1961 |
112.90 |
1976 |
137.64 |
1991 |
1210 |
1962 |
119. 40 |
1977 |
112.05 |
1992 |
1433 |
1963 |
126. 58 |
1978 |
134.95 |
1993 |
1631 |
1964 |
110 |
1979 |
154.30 |
1994 |
2508 |
1965 |
123.33 |
1980 |
113. 49 |
1995 |
4197 |
1966 |
113.73 |
1981 |
124.76 |
1996 |
4652 |
1967 |
116. 51 |
1982 |
208.41 |
1997 |
4708 |
1968 |
106. 80 |
1983 |
352.59 |
1998 |
4677 |
1969 |
126.65 |
1984 |
555.53 |
1999 |
4733 |
1970 |
118 |
1985 |
783.90 |
2000 |
4573 |
表18-2 1962~2000年西岑村(大队)农民人均年收入情况表 单位:元
年份 |
人均年收入 |
年份 |
人均年收入 |
年份 |
人均年收入 |
1962 |
98.10 |
1976 |
129.03 |
1990 |
1029.10 |
1963 |
110 |
1977 |
100 |
1991 |
1109 |
1964 |
126.40 |
1978 |
118.41 |
1992 |
1206 |
1965 |
119.54 |
1979 |
149.17 |
1993 |
1399 |
1966 |
117. 40 |
1980 |
78.26 |
1994 |
2703 |
1967 |
109. 30 |
1981 |
108.91 |
1995 |
4061 |
1968 |
92 |
1982 |
188.20 |
1996 |
3963 |
1969 |
112.01 |
1983 |
396.64 |
1997 |
3748 |
1970 |
108.93 |
1984 |
635.60 |
1998 |
4379 |
1971 |
109.80 |
1985 |
799.65 |
1999 |
4327 |
1972 |
128.01 |
1986 |
892.07 |
2000 |
4295 |
1973 |
132.48 |
1987 |
1182..14 |
|
|
1974 |
135.14 |
1988 |
1112 |
|
|
1975 |
107.85 |
1989 |
1052.88 |
表18-3 1962~2002年南灶村(大队)农民人均年收入情况表 单位:元
年份 |
人均年收入 |
年份 |
人均年收入 |
年份 |
人均年收入 |
1962 |
107.71 |
1976 |
103.35 |
1990 |
1152.07 |
1963 |
113. 18 |
1977 |
105.92 |
1991 |
1018 |
1964 |
119.62 |
1978 |
115.09 |
1992 |
1143 |
1965 |
123.33 |
1979 |
154.34 |
1993 |
1584 |
1966 |
113. 73 |
1980 |
86.02 |
1994 |
2848 |
1967 |
115. 55 |
1981 |
87.91 |
1995 |
2992 |
1968 |
82. 61 |
1982 |
177.69 |
1996 |
4153 |
1969 |
108.93 |
1983 |
406.81 |
1997 |
3794 |
1970 |
99.92 |
1984 |
575.55 |
1998 |
4001 |
1971 |
105.66 |
1985 |
846.41 |
1999 |
3920 |
1972 |
132.93 |
1986 |
915.46 |
2000 |
3877 |
1973 |
129.35 |
1987 |
1009.45 |
2001 |
4240 |
1974 |
144.02 |
1988 |
1032..32 |
2002 |
4517 |
1975 |
97.23 |
1989 |
1037.04 |
|
|
表18-4 2001~2016年元荡村村民人均年收入情况表 单位:元
年份 |
人均年收入 |
年份 |
人均年收入 |
年份 |
人均年收入 |
2001 |
4706 |
2007 |
10945 |
2013 |
25438 |
2002 |
5024 |
2008 |
12269 |
2014 |
27868 |
2003 |
5842 |
2009 |
12680 |
2015 |
29637 |
2004 |
6659 |
2010 |
13800 |
2016 |
32581 |
2005 |
8140 |
2011 |
19160 |
|
|
2006 |
10085 |
2012 |
22262 |
|
|
二、支出
元荡村域自古就是农耕村落,村民以农耕为主,兼以捕捞水产、种植蔬菜为生。至新中国成立初,元荡村域广大贫苦农民缺少土地耕种,为生存租田耕作,靠锄头、镰刀、扁担、粪桶等农具,单家独户劳作,对水、旱、风、虫等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低下,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年份收成较好,尚可温饱,遭遇灾害,则境况凄苦。
1950年11月起,莘塔乡进行土地改革,初步消灭贫富悬殊差别。土地改革后,农民经济开支常面临衣食贫寒、缺乏生产资金等问题,遇到自然灾害则抗灾能力有限,生活难以安定,常要依靠政府减免公粮和发放救济金度过困难。是年,元荡村域减免公粮11.6吨,发放救济金515元。
1951年12月起,政府鼓励、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提高抗灾和抵御风险能力,使粮食产量有所增长,经济收入略有增加。1956年,元荡村域社员经济生活还没有摆脱贫困状态。
1958年9月起,莘塔公社五一大队社员的主要支出是全年从生产大队分到的口粮、口油、柴草及农副产品价值,由生产大队扣除,基本生活可以得到可靠保障。至1961年,受浮夸风、共产风、强迫命令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风等“五风”影响,又遭遇国民经济三年困难,粮食紧缺,口粮减少,出现“粮荒”,温饱难以解决,常陷于生活困境中。
1962年,党和国家、地方政府调整农业方针政策和管理措施,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经营体制,评工记分,多劳多得,社员生产积极性得到调动,农业生产形势开始好转。是年起,各生产队的劳动收入及生活开支有差别:人多劳少的村户,吃口重,工分少,会透支,分红时,一无所得,还欠生产队钱款,被称“透支户”;青壮年劳力足的,工分多,能余支,分红时能分到数额较多的现金,被称“余支户”,则可以置办年货,购置新衣、鞋帽,余存钱款则需细水长流,供常年生活开支;一些农户的工分收入与生产队账面的扣除款相当,属收支平衡,被称“平支户”。当年,透支户、平支户常面临缺粮少柴、“寅年吃卯年粮”的困难,期盼“过了荒年熟年来”,年终,得到数额不等的照顾,生产队对透支户实施减免,被称“撸透支”。此外,还有一些农户被称“四属户”(家庭成员中有人户口属城镇、工资收入属企事业单位发放、口粮属吃国家商品粮、口油属国家供应成品油),就不允许透支,年终务必要向所在生产队结清账面所欠钱款。
1966年起,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打击“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元荡村域五一、西岑、南灶3个大队农村经济停滞不前,农民经济收入受到影响,总体生活水平下降,只有少数劳动力足、经济收入较好的“余支”农户,才能较宽裕应付日常生活开支,解决温饱问题。60年代后期,村民重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入学率很高,能普及小学教育。部分有远见的村民懂得对子女教育投资,元荡村域先后涌现金玉林、张健钟、徐杏生、杭和金、张思涛等大学本科毕业生。
1975年3月,元荡村域陈家湾村民庄土林第一家购置黑白电视机。每到夜晚,村民围坐在他家院子里,观看电视节目。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农村开展经济改革。社员把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购买自行车,添置衣帽、鞋袜等开支。1980年2月,陈家湾村民庄土林第一家购置热水器,作为生活享用。
1983年,农村恢复乡村体制。元荡村域荡西、西岑、南灶3个村全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解放,进入乡办企业和村办企业的人数增多,村民逐渐摆脱以农为生的状况,经济收入增加,建造或翻建住房,改善居住条件,经济支出主要用于建造简易楼房。在乡村交通条件略有改善后,一些村民开始购买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等各类车辆。1985年2月,西岑村民任兴华第一家购置电冰箱。1988年10月,南鹰村民杭其根第一家安装固定电话。1990年1月,肖田村民蔡家丁第一家购置电脑。1993年6月,村民庄土林在元荡村域中第一家购买桑塔纳轿车。
1994年,莘塔撤乡建镇。村民收入的成倍增长引发村民建房热潮。是年,元荡村域有380户村民建房1947间,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一些村民则选择往城镇购置商品房。一些村民意识到文化知识重要,舍得为子女教育投资。
2003年,元荡村村民随经济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又一次掀起建造住房和往城镇购买商品房热潮。是年,元荡村527户村民建房7.7万平方米。2009年起,国家和地方政府推行社保、医保新政策,元荡村民投资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2012年,元荡村2274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426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268人,先后共支出保险费8082万元。是年,元荡村村民中收入丰裕的致富者开始建造宽敞的豪华别墅;部分房屋拆迁的村户则在划拨的土地上,利用拆迁赔偿款,连同多年的积蓄建造不同类型的别墅。
至2016年,全村村民普遍翻建住房和购买商品房:总计建造住房1220幢,面积225332平方米,其中,别墅567幢。有248户村民在莘塔集镇、吴江城区、苏州市区等地购买商品房29760平方米。西岑村有1户任姓村民,全家5人,家庭经济总收入20万元,生活支出10万元(含日常经济开支5万元、文化及人情消费5万元),年可积蓄结余10万元。元荡村民家庭设施配套齐全:每百户有电视机236台、电冰箱102台、洗衣机88台、空调机209台、热水器100台、电话机255部、电脑144台、轿车91辆、自行车与摩托车(包括电瓶车)223辆。村民教育投资,培育中专、中师毕业生185人,大学专科、本科毕业生371人,其中,深造为研究生、专家教授的有16人。